隨著乳飲料市場的風云變幻,各大乳企動作速度非常快,正值經濟飛速發展之際,中國乳業市場正在加速調整模式,以求發展。
動作頻繁
據了解,2017年圣元與金元便開始進行接觸。2018年5月15日,金元乳業發布聲明稱,金元與圣元已經簽訂股權收購協議,金元將3個配方注冊指標轉讓給圣元。
2018年6月,金元工廠完成項目改造,金元旗下尚博、愛力聰、圣元愛3個系列奶粉產品將通過該工廠進行配方奶粉注冊申報。其中,尚博為該工廠申報注冊的品牌,目前已經進入受理及開展申報注冊階段。
鏡頭轉向澳優的收購。收購完成后,Ozfarm Australia將成為澳優全資子公司,中國區銷售平臺公司Ozfarm HK將成為澳優擁有85%股份的控股子公司,其余15%股份由該公司經營團隊持有。此后,澳優將享有Ozfarm Australia的品牌及產品線,這擴充了澳優的產品矩陣。
事實上,在乳企逐漸做大做強的背景下,并購便成為乳企繼續擴大自身規模的重要手段之一。近年來,蒙牛旗下的雅士利收購達能旗下的多美滋。同時,2017年,蒙牛還通過增持現代牧業股份,成為控股股東。而伊利則在此前試圖收購中國圣牧,并在2017年參與收購達能旗下酸奶品牌“Stonyfield”;三元食品則一度謀求收購麥當勞中國業務。光明集團相關負責人曾表示,光明乳業資產整合是為了提高公司資產的證券化,從而提高公司的整體競爭力。
不過,業內人士分析認為,由于在業績上與蒙牛、伊利的差距較大,其他乳業不得不做出多項調整。從市場來看,并購是一柄雙刃劍,并購方在獲得被購方資產和市場時,也要接受整合過程中的各種挑戰,如業績下滑、食品安全問題等。
政策利好
業內人士分析認為,各乳企之所以頻繁并購、整合,是由于在政策利好情況下,給國產乳企帶來發展機遇。
2016年6月,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布《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》。與此同時,財務部、商務部等11個部委共同公布《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》。截至2018年2月23日,食藥監總局共批準148家工廠的1138個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。其中包括中國102家工廠的864個配方以及海外46家工廠的274個配方。與之前市場上2700余個配方存量相比,注冊后配方數量大幅減少。
5月23日,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,提出包括修訂提高生鮮乳、滅菌乳等國標在內的多項加快推進奶業振興、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措施。在國產品牌在政策利好下,最近乳業動作頻繁、兼并重組、紛紛發力。
奶業振興具體措施包括,一要大力引進和繁育良種奶牛,建設核心育種場。加強優質飼草料生產,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,建設優質奶源基地。二要強化質量安全監管,修訂提高生鮮乳、滅菌乳等標準,建立全過程質量追溯體系。力爭三年內顯著提升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品質、競爭力和美譽度。三要強化金融保險、奶畜養殖用地等支持,為奶業振興創造條件。
站在風口,不少國內乳企也向營收百億元沖刺。“對于國內乳企來說,全年營收突破百億元,已經成為衡量乳企規模的標準之一。”業內人士分析表示。
不過,目前實現百億元營收的企業并不多,繼伊利、蒙牛、光明幾家大型乳業巨頭之后,很多國產乳企近年不斷崛起。日前,君樂寶乳業對外宣布2017年的銷售收入達到102億元。
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,無論奶粉、牛奶或全產業鏈一體化的企業,一年營銷業績突破百億元大關并非易事。
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分析認為,不僅是沒有取得配方注冊的企業會被迫出局,連一些已經取得配方注冊的中小企業也不一定能在市場上存活。據預測,到2019年上半年,將還有10家通過配方注冊的企業可能退出市場,行業已經呈現出大魚吃小魚、強者吃弱者的局面。
百億挑戰
業內人士分析認為,百億元營收是一個關鍵門檻,這對于打破原有市場格局具有重要意義。
根據飛鶴公布2018年前4個月業績顯示,飛鶴總體業績同比增長近60%,已經超計劃完成2018年“百億元目標”的階段。王丁棉認為,今年飛鶴的目標為營收破百億元,從2018年一季度營銷業績看,如果下半年沒有意外,實現營收百億元的問題不大。
數據顯示,2017年伊利奶粉業務板塊銷售額超過60億元、圣元實現35億元的銷售額、健合集團的奶粉銷售額也超過35億元。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表示,預計“國貨”在奶粉市場中的占比還將不斷上升,今年有望超過70%。
宋亮認為,如果一家奶粉企業營收達到百億元,意味著企業在全國市場占有相當地位,同時全國市場成為主流奶粉之一,而難度在于由產品渠道向品牌的過渡。一家企業的產品能夠在全國市場形成一種通貨產品,確實難度很大,并不是說所有地方消費者都認可這個產品和品牌;作為一個能夠實現百億的奶粉需要具備完整的工業體系、具備龐大的營銷體系、具備現代化的營銷體系和研發體系。但是,做到這些對企業目前來說難度很大,作為一家奶粉企業來說,達到10億元、30億元、70億元、100億元,每個階段都是一道門檻。
以上是對國內乳企市場加速調整的相關介紹,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,乳企必須創新推新,才有企業發展之動力,研究新品,不斷研發創新。